MyHomePage » 留言本

李建斌
192.168.*.*
2022/4/26 10:04:39

淡定人生

经》等。 其中的《阴持入经》,是提倡由禅定退治烦恼,由戒、定、慧三学控制贪、瞋、痴三毒之方法的小乘经典。“禅”一词,本是梵文“禅那”的略称,其意译为静虑、思唯修等,即安静地坐在那儿,集中思虑,排除杂念,沉思默想。通过精神高度集中,使心的思虑集中到某一点,从而达到内心宁静,不受外界各种因素干扰的作用,属于一种精神和意念的修炼方法。佛陀全部佛学,可以概括为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其中“定”,梵文音译为“三昧”或“三摩地”,意为“等持”,指集中全部精神,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。佛教认为这是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智慧的先决条件。禅的修行方法就属于定的内容。由于禅与定有着密切的联系,因此,我国佛教往往将两者合称为“禅定”。佛陀的“慧”指智慧,这里所说的慧是一种宗教智慧,是通过宗教修炼、内心的体验和证悟,才能得到的佛教的最高智慧,即宇宙的终极真理。这种宗教智慧,能使修持者断除烦恼,得到解脱。“禅”是静虑之意。“静”即寂静,就是止、定的意思,也就是止息杂想,心注一境;“虑”即思虑、审虑,也就是观、慧的意思。这样,“禅”就包括了止和观,也即“定”和“慧”两个方面。安世高翻译讲授的《安般守意经》,专门介绍安般禅,即数息修禅。数息修禅,也可称为数息观,为佛陀所教导的禅定修行法门之一。“安般”指呼吸,就是佛家所说的“守意”,即为守持自己的意念,专注于一心而不散乱。它是用数息的方法,令烦躁不安的散乱之心慢慢平复下来。
由于这种要求调息止意的修行方法,与当时道家提倡的导气、守一吐纳呼吸功在形式上有些类似,所以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禅法,传习者也很普遍。安世高禅学主旨在修炼精神,守意明心。他认为“心”本身是极其微妙的。但由于“五蕴”积聚而形成的形体,使“心”产生了意念,纷繁的意念又使人怀有各种欲望,从而遮蔽了“心”的本来面目。好像明镜被蒙上了污泥尘垢,失去了本来的明亮和清澈。只有擦去镜上的泥垢,才能恢复明镜本来的清亮。同样,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,澄清一切意念欲望,如同擦去明镜上的污垢,才能使“心”复明,复归于本然。所以,这种禅法是以专注一心而求明心去垢的精神修炼。禅法传入我国初期,一方面凭借佛法的究竟解脱,吸引徒众,另一方面也借助其神秘的定力、奇异神通,增加其吸引力。后汉末年,西域大月氏僧人支娄迦谶来汉译出《首楞严三昧经》,弘扬念佛三昧法门。由此,我国开始有了念佛禅的概念。念佛禅指为修习禅定而念佛的法门。大乘佛教扩大了禅的范围,不再拘泥于固定的静坐形式。大乘禅的种类很多,其中主要的是念佛禅和实相禅。至两晋时期,佛教很盛,译经和传禅的人很多。当时,成就大而影响深的有竺法护、慧远禅师、鸠摩罗什法师和跋陀罗。竺法护梵名昙摩罗刹,世居敦煌郡,8岁出家,礼印度高僧为师,随师姓“竺”,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,读经能日诵万言。竺法护博学强记,刻苦践行,深深感觉到当时佛教徒只重视寺
庙图像,而忽略了西域大乘经典的传译,实是缺憾。因此发心弘法,随师西游。竺法护通晓了西域各国不同的36种语言文字,搜集大量的经典原本,译出了150余部经论。184年,竺法护在敦煌译出《修行地道经》7卷、《阿唯越致遮经》3卷;186年,在长安译出《持心梵天经》4卷、《正法华经》10卷、《光赞般若经》10卷;189年,在洛阳译出《文殊师利净律经》1卷;294年,在甘肃酒泉译出《圣法印经》1卷;297年,在长安译出《一切渐备智德经》5卷等。竺法护的译本,有般若经类、华严经类、宝积经类、大集经类、涅槃、法华经类、大乘经集类、大乘律类、本生经类、西方撰述类等,种类繁多,几乎包括了当时西域流行的重要的佛教典籍,这就为大乘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打开了广阔的局面。到了东晋时期,当时的道安法师是一位得道高僧,他在佛教领域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。关于禅学,道安对安世高所传的小乘安般守意禅十分重视,曾经撰有《安般注序》、《十二门经序》等有关禅学经典的注序多篇,而这些禅学经典又多是由安世高翻译介绍过来的。道安所著的这些经序,反映了他对于禅学和禅修的看法。道安认为安般守意是修行达道的必要途径。他认为安般守意的禅法修行过程中,有六阶四级之别,也就是说,要经过6个阶段、4个等级顺序渐进的修行,才能最终达到“无为”“无欲”的境界。这是一种以般若思想和禅学修行相结合的禅观。跟随道安法师修行的有一个弟子叫慧远。慧远精读佛典,倾心领会其中的玄妙义理,很快对佛教禅理的领悟就非同一般了。他的师父道安大师常常赞叹说:“使佛道流布中国的使命,就寄托在慧远
身上了!”慧远专主念佛禅。381年,慧远大师率弟子路过庐山,发现庐山是个修行的好地方,遂决定在此驻锡弘法。江州刺史桓伊于386年在庐山东建东林寺,慧远就以东林寺为道场修身弘道,著书立说。402年7月,慧远在东林寺创莲花社。莲花社共123人,他们在般若台精舍弥陀佛像前,建斋立誓,专修念佛三昧,共期往生西方。慧远大师所创莲社以修念佛三昧为主,其所依据的经典是《无量寿经》与《般舟三昧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所示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”,乃是慧远及莲社众人共修的纲宗。慧远大师居庐山30年,未尝下山,送客亦足不过虎溪。其参禅念佛,不是口唱念佛,而是一心专念,他弘扬念佛禅而开禅净合一之端,为后世念佛禅之祖。慧远大师之后,专主念佛禅者有昙鸾、善导等僧人。昙鸾法师本为北魏人,因求长寿之术,来到南朝梁地,在洛阳遇到菩提流支法师。 菩提流支法师授予他《观无量寿经》,并告诉他依此修学必得长寿。昙鸾法师遂专修《无量寿佛》法,并广弘传扬。隋代道绰法师原修习禅定,因读昙鸾法师遗著,遂决定专修净土,持久念佛。此念佛法门唐代善导法师弘扬最盛,后为日本净土宗所继承。后秦时期,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应邀来到长安译经弘法。在长安,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佛经,其中有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
二门论》、《般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华手经》、《成实论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禅法要略》、《坐禅三昧经》等。鸠摩罗什翻译的《禅法要略》开启了实相禅法。实相禅是把禅法和空观联系起来,即在禅观中既要看到一切事物的空性,又要看到事物的作用。将实相禅应用到实地修行的有北齐禅师慧文、慧思等。慧文禅师学徒数百,他依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而修禅。《中论》从空、假、中的理境上修止观;《大智度论》倡“三智一心”,即诸法实相,即是实相禅。慧思跟从慧文修学,得初禅,后忽然悟入法华三昧,深达实相,遂在南朝弘法实相禅。与鸠摩罗什差不多同时在长安传授禅法的,还有佛陀跋陀罗,即觉贤。他所传的则是流行于厨宾地区的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禅法。据《出三藏记集》卷12的《萨婆多部记目录》记载,佛陀跋陀罗是有师承的著名禅师。他来长安之时,正值鸠摩罗什在西明寺广译众经。在当时,佛陀跋陀罗所传的禅法,已经在长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但他所传的小乘有部禅法,与鸠摩罗什所传的大乘菩萨禅有很大区别。因此,佛陀跋陀罗与鸠摩罗什门下产生了矛盾,最后不得不于410年带领弟子慧观等人离开长安,来到江南。佛陀跋陀罗翻译的禅经,主要有《修行方便禅经》,这是说一切有部的重要禅经。此经以数息观、不净观、界分别等“五停心
观”对治贪、嗔、痴、慢等。其中特别强调数息观与不净观,将此二者称之为“二甘露门”,加以详细说明。《修行方便禅经》中要求修行者通过循序渐进,渐渐开导迷蒙,最后达到“原妙反终,妙寻其极”的效果。它比以前所流行的安系禅经更加组织化、系统化。因此,此经一译出,就受到相当的重视。这几种禅法大体上都是依佛教经典而修,故名“依教修心禅”,这些禅法都离不开如来佛典,可称为如来禅。它不同于师徒授受、以心传心、不立文字的“祖师禅”,与有一定宗旨、道场、道风、传承的禅宗,有很大的距离,但它又为汉地禅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。后来的汉地禅宗主定慧双修。定而无慧,易走火入魔,陷入邪定;慧而无定,则不能成就功德,无法真正得到解脱。依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经》而修实相禅,为定慧结合提供了可能。上述早期依教修心禅在中原的传播,对于后来达摩来汉地创立禅宗做了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,对汉传佛教的传扬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。【旁注】西域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、阳关以西,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以东,巴尔喀什湖东、南及新疆广大地区。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,包括亚洲中、西部地区等。西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《阴持入经》东晋佛教学者道安翻译的佛教,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安世高系的禅经,重视概念的推演,透过对佛教基本概念的论述
以表达禅法思想,主张通过止息杂念与斩除烦恼以得到智慧,使人从无明与爱欲中得到解脱。其禅定与禅观之论,为我国禅学思想之初传。道家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。道教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,追求自然和谐、国家太平、社会安定、家庭和睦,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人的精神生活、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。对我国的学术思想、政治经济、文学艺术、科学技术、伦理道德、思维方式、民风民俗、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后汉五代之一,与南唐、吴越、楚、南汉、后蜀、南平等政权并立。刘知远所建,定都开封。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、河南两省,山西、陕西的大部及后汉疆域河北、宁夏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的一部分。历二帝,前后约4年。晋武帝(236年~290年)名司马炎,字安世,河内温县,即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,晋王朝开国皇帝,史称晋武帝。265年司马炎建国,国号晋,建都洛阳。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,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,史称“太康之治”。道安(312~1385年)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。道安重视般若学,一生研讲此系经典最力,同时重视戒律,搜求戒本至勤,又注意禅法。他使原本零散的佛学思想,得以较完整的面目呈现于世,因此被视为汉晋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。庐山我国名山,五岳之一,位于江西九江,山体呈椭圆形,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,长约25千米,宽约10千米,绵延90余座山峰,犹如九叠屏风,群峰间风景尤佳。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,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之美誉。
北魏(386年~557年)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,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,又称拓跋魏、元魏。534年,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。550年,北齐建立。557年,北周建立,北魏历史正式结束。北魏时期,佛教兴起,佛教得到空前发展。后秦(384年~417年)五胡十六国之一,羌族政权,又称姚秦。前秦龙骧将军姚苌所建,建都常安,就陕西长安。极盛时辖有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及山西、河南的一部分,占据关中多数的重要政治、经济城镇和关东大片领土。历3主,共34年。说一切有部音译为萨婆多部,部派佛教上座部中的一部,简称为有部,别名说因部。佛灭300年后,从上座部分出。说一切有部的根本重地在罽宾地方,印度古代佛教哲学家、逻辑学家,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奠基人龙树曾经到此学法。《维摩经》佛教经典之一。全称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一称《不可思议解脱经》,又称《维摩诘经》。后秦鸠摩罗什译,3卷,14品。叙述毗耶离即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,十分富有,深通大乘佛法。通过他与文殊师
周映科
192.168.*.*
2022/4/26 10:04:26

18岁的经历

会说话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,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、人际和睦、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,是一种可随身携带的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。说话离不开知觉、观察、记忆、思维、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。一个人的气质、性格、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口才的高低、风格,甚至是社会价值。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,“才、胆、识、力”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。这里的“才”,其一就是“口才”;这里的“胆”,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、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“胆”。进入21世纪,人们对口才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有没有良好的口才,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之一。从一个人的口才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,口才几乎在每一个人的命运里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口才好,有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。我们拿面试来说,现在国内外大小公司,已把面试作为人才招聘的必要途径,其中有许多行业尤其看重口试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口才”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属于必修课,即使设为选修课,选修的人也很多。因为,现在高校一般不包毕业分配,绝大多数学生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来寻找职业,在最后一学年,也就是说在学业尚未完成、毕业论文尚未启动或刚启动的时候,他们已首先通过口才叩击着职业生涯的大门,学生们越来越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性。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并热衷于口才修炼和培养,口才学作为一
李祝胜
192.168.*.*
2022/4/26 10:01:31

飞出窗外的手枪

飞出窗外的手枪艾文和克莱尔常常要比个高下。这天,艾文给克莱尔出了一道难题:一位富商神秘失踪两天后,女佣在郊外的海滨别墅发现了他的尸体。接着,艾文拿给克莱尔一张现场照片。富商死于胸部受到枪击,但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凶器,室内的保险箱则被打开,里面空无一物,警方将其列为抢劫谋杀案处理。警察细心搜查后,发现室内找不到其他人进来的痕迹。但在富豪床边窗户附近的桌台上,有一支燃尽的蜡烛,蜡烛下面有一根烧焦的橡皮筋:案发当晚并没停电,这位富商为什么不开灯呢?后来在楼下靠窗的水池中发现了一把手枪,经检验,那正是打死富商的凶器,从这些情况来看,他似乎又是自杀,但他是用什么方法自杀的?手枪又是怎么飞出窗外的呢?真相:富商用橡皮筋绑住了手枪的击锤,橡皮筋下面燃烧着蜡烛。当橡皮筋被烧断时手枪射击杀死富商,而手枪也因后坐力
赵陈凤
192.168.*.*
2022/4/26 10:00:13

123

上个世记五十年代初,在北京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里,有安伟邦先生最早工作的一所小学,那是他文学创作起步的地方。在那里,他过着简朴而丰富的生活。他很习惯学校里的铃声、书声和笑声。当一天结束了,学校复归于宁静,安伟邦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。在今天看来,他的创作选择了幼儿文学,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起步。我们没有就这一话题交流过,但他从一开始,就以一种专注的精神,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寻绎思考。他敏于观察,勤于积累。在那一段教学生涯中,他始终关注着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这一坚实的准备工作,正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。那时候,他常常去低年级班听课,观察和了解这一学龄段孩子的生活。他坐在教室的最后面,像个孩子一样,聚精会神,又充满好奇心。他把他观察到的,思考过的,一一展现在他的作品中。他的作品绝无泛泛空谈,他独擅的艺术魅力就是具体而细微地表现孩子最本质的品格。
王立刚
192.168.*.*
2022/4/26 10:00:02

....

战胜拖延,刻不容缓在网络搜索框中键入“拖延”,显示相关结果会多达六千九百多万条!在社交网站中,每天都有许多人加入“拖延症”小组,他们立下无数目标,发下无数誓言——比如今天要背诵两单元的单词,睡前要复习一下白天的课程,晚上十二点前一定要睡觉——可事实却是,在执行中动力奇缺,只在网上浏览着各种小说和帖子,玩一些无聊的小游戏来消磨时间,一定要在Deadline的前几天才开始慌忙准备。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,事实上,我们都有拖延。在这个世界中,无论是处于学生时代的青年,还是职场中的白领,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拖延陷入成长的困扰之中。如何避免拖延对人们工作和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,这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。本书通过对人们拖延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,让更多理性的思想得以诠释,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根治拖延的方法。大家都知道拖延是种心理顽疾,它更多地来源于人们自身的谨慎、焦虑甚至畏惧等情绪,作用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,会让任务的进度和结果都遭受影响。拖延往往让人们很难获得成功,因为他们会因为自身的软弱或懈怠,表现出对工作、对人生消极甚至是放弃的心理。01前言PREFACE别让拖延毁了你.indd 12013.9.3 4:05:17 PM
事实

[留言分页]

(共19页) 转到页数

[留言搜索]

搜索:

2025促销:香港特价空间,最低仅需20元,可永久使用!
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